美貌女高音歌唱家托斯卡,原本智商就不很高,篤信宗教,熱戀一位同情革命失敗者的畫家,又被邪惡淫蕩的警察局長給看上了,很難不生發出勾引觀眾的色情和兇殺情節。普契尼在音樂上著力塑造的其實是兩個人物:年輕美麗愚蠢的歌唱家托斯卡,年老醜惡狡詐的警察局長斯卡皮亞。托斯卡差不多總是在尖叫,就像她這類型的女人的普遍特征;斯卡皮亞則沈穩有力又乏味,正是年紀大、欲望強烈卻能力有限的老男人的通常表現。畫家卡瓦拉多西是個男高音,輕松完成兩個旋律姣好的詠嘆調,即使在受刑、臨刑時的唱段,也是輕松的,這樣就可以調劑一下蠢女人和壞老頭之間的緊張對抗。
據朋友解釋本劇沿用三幕劇傳統模式(即莎翁常用手法),第二幕末會來一個point of no return,真是獲益不淺。另一樣令我深感興趣的是劇中數次提到拿破崙戰爭成敗,卻僅輕輕帶過不知有何關係,結果讀了此文方明白其歷史背景:原來故事發生的1800年之前一年,來自拿玻里的波旁皇朝進軍並佔領羅馬,警察局長就是保皇黨,而畫家和他所包庇者就是共和國人,也是支持拿破崙的「反對派」,兩方當然水火不容!第一幕教會人士誤傳拿破崙戰敗,所以保皇黨興奮不已;而第二幕拿破崙戰勝的真相被揭露,輪到畫家歡呼。(而後來的歷史會令畫家相當失望,皆因拿破崙和西班牙皇室講和同意波旁勢力(教皇)重掌羅馬。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